Location :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有望出炉!11市定位+GDP排名+...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有望出炉!11市定位+GDP排名+2018两会蓝图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介绍会议有关情况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定于3月2日16:30在人民大会堂一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政协发言人表示,粤澳港大湾区发展方案已经报批。

提问: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谈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时强调要“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请问,政协委员们对港澳地区利用国家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有何建议?

回答: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通过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深化内地和港澳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港澳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这是一个重大决策。香港要充分利用这一重大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它的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强化它的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及风险管理中心的功能,大力发展创新及科技事业,培育新兴产业,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和争议解决服务中心,把香港打造成更具竞争力的国际大都会。澳门也要借此建设好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把澳门打造成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文化交流合作基地。

据了解,中央有关部门会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按程序报批,审批通过后将正式公布。全国政协委员尤其是来自粤港澳地区的委员,一定会高度关注,并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献计出力。谢谢。

来源:新华网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

2017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被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湾区内各城市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将共同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国际一流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粤港澳大湾区GDP总额逐年增加,并且增速连年第一,远超三大湾区。日前,广东统计信息网公布了2017年4季度各市地区生产总值,深圳、广州、佛山、东莞、惠州名列前5名。

深圳持续保持超高增速,预测8-10年可翻一倍。2017年香港经济表现十分亮眼,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2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名义增长6.9%,实际增长3.8%。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由于外围环境较好,香港经济去年增长达3.8%,高于去年财政预算案的预测,也高于过去10年(即2007年至2016年)年均2.9%的增长率。

图片来源:深圳地产号修正


深圳市统计局网站截图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网站2月28日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626.37亿港元。根据香港统计处官网提供的兑换率, 2017年人民币兑港币平均汇率为1.1552,照此计算,去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币为23049.14亿元,仍然高出深圳约611亿元人民币。

有相关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只需要6年即可超越东京!成为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湾区!

等到规划公布后,打造“世界级湾区”将从战略规划进入全速落实阶段,各领域合作举措和初步成果将会密集上线。

目前,粤港澳湾区内各城市都开始根据城市特色,逐渐规划和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


从2018年各市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

各市正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枢纽型网络城市、国际交往中心

加快推进一批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白云机场扩建、南沙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广深港高铁等等。

在116.2平方公里的广东自贸区内,规划了10平方公里的粤港澳深度合作区,今年将正式启动与香港的合作开发。广州南沙就是其中一个片区,将会把更多高层次的香港人才吸引到南沙来,未来大有作为。




深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引擎、全球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一带一路”交通枢纽、有全球影响力的海洋中心城市。

深圳将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领域的优势,与毗邻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进行紧密合作。另外,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落马洲河套地区作为深港合作和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将能有效提升湾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增创区域协同发展新优势。如推动深莞惠“3+2”经济圈发展,推动穗莞深城际线深圳段建设,加强与中山等珠江西岸地区产业协作。

珠海:珠江西岸的核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

随着港珠澳大桥即将完工,珠海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与港澳陆地相连的湾区城市,珠海的城市发展将迎来全新的变局。珠海将大力发展物流业,推动珠港澳物流合作园建设。

加快打造创新人才高地,全年计划引进省创新创业团队不少于3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不少于30名、各类人才不少于2万名。


东莞: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将以滨海湾新区为平台,加强与港澳及周边城市的产业对接,借助海洋经济开发大力发展湾区经济。

将依托东莞港打造一条蓝色临海产业带,建设麻涌、沙田、虎门和长安四大海洋经济主体区,加强同周边地区分工协作,构建深莞惠海洋经济合作圈。


佛山: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全球制造创新中心、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大湾区高品质森林城市。

加快建设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努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部航空枢纽。落实广佛同城化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广佛环线及对接广州的9条地铁线规划建设,推进荔湾—南海、番禺—顺德、花都—三水同城化合作示范区建设。

努力把佛山机器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打造成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现代供应链等领域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中山: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产业创新中心和历史文化名城。



中山计划在6年时间投入1400亿元布局交通版图,未来将通过公路网,轨道路网,全面对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将配合推进深茂高铁规划、南沙港铁路建设、广佛地铁延伸到中山和深中通道建设等。


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全面对接深圳“东进”战略,也提出要积极对接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打造深莞惠“3+2”经济圈,加强与东莞、汕尾、河源互补合作等。


江门: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


重点谋划推进“5+1”重大产业平台建设,即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和江门人才岛,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珠三角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更大空间、更高水平的产业平台作支撑。

肇庆:连接大西南的枢纽门户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城市。

融入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做好深江肇高铁、广湛高铁等前期工作,协调增加肇庆至深圳高铁班次。并在未来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来吸引大西南地区的产业资源。

培育新能源汽车、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3个千亿产业集群;引育6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工业企业,新增600家年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上升到国家级战略的层面,同时也是国内极具潜力的湾区城市群。随着政策的推动,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人口红利也将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国家新经济发展的策源地。”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毛艳华认为,发挥港澳优势,深化港澳与内地的资金流、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便捷互通,对于实施高水平双向开放的国家发展大局都有着重大意义。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前景,他充满信心:“‘粤港澳三地不仅同根同源,血脉相通、文化相同、语言相同,而且早有合作基础。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发展前景可期。”